导航

【青岛早报】王铁民院长:中医应该在“治未病

来源:http://www.shenbingzhongyi.com/guanzhu/1671.html    

   为基层留住中医药优秀人才
  代表委员和市民热议我市中医药发展未来并围绕中医养生等建言献策
  两会圆桌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初,青岛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振兴国医之路。经过近3年的实践,青岛已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中医药综合改革的“青岛经验”呼之欲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我市将实施振兴国医行动,建设40个精品国医馆。青岛早报“两会直通车”推出“两会圆桌”栏目,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与市民一起畅谈“中医发展”话题,为岛城的中医药综合改革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 臧慧玲
  让中医深入社区发挥作用
  在社区工作中,臧慧玲发现,有很多年轻人和老年人比较“宅”,不愿意出门活动,他们的身体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更加需要中医发挥治未病的调理功能。但这些喜欢宅在家里的居民又缺少去中医院或者国医馆进行健康调理的积极性,反而更愿意轻信网上各种养生的偏方,有些老人甚至被忽悠着购买所谓的“名贵中药保健品”。
  臧慧玲建议,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让有经验的中医师能够主动下基层,走进社区居民中间,建立长期的、固定的“小医联体”,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社区活动室宣传中医防病治病理念,并利用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加强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摒弃那些偏颇的、不科学的养生观念,让中医真正深入人心,也同时让社区的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中医,信任中医,这对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市人大代表 扎蒂·赫里利
  让市民吃上便宜有效的中药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中医中药比西医西药更加便宜,但扎蒂·赫里利亲身实践后认为,中医在看诊和检查阶段,患者的花费比较少,但找到一个医术高、信得过的中医却并不容易。通过中医调理身体或者治病,一般疗程比较长,吃一个疗程的药就需要两三百元,一般治疗要吃两个以上疗程的药,至少要500元以上,如果吃点比较贵的中药材,总体价格要超过1000元。扎蒂·赫里利建议,政府部门要提前着手对中医中药收费进行调控,让岛城市民也能吃上便宜又有效的中药,并保证中药材的药用价值,而且要明确中药的副作用,让市民用中医中药治病时更加放心。
  市政协委员 戴淑青
  加大对针灸疗法的支持力度
  市政协委员戴淑青表示,《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中医药服务领域全面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青岛市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医药发展迅速,尤其是针灸,临床服务量逐年增长。市医保政策也给予了支持,如实行了中医优势病种的日间病房,对中医治疗项目纳入医保统筹等。但慢性病的门诊大病多只能报销中草药,针灸等非药物疗法还不属报销范围。 ”戴淑青介绍,针灸的治疗手段应该同中药一样可以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预防、治疗的作用,尤其是在门诊重大慢性疾病的作用。将针灸治病范围仅局限在颈肩腰腿痛、中风面瘫等疾病,大大限制了针灸学科的发展,也限制了患者对针灸治疗疾病的需求。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针灸疗法的支持力度,为建设健康青岛助力。
  市政协委员 于华
  中医发展需要更加科学规范
  市政协委员于华认为,中医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医的发展仍然需要做好进一步的普及与规范。“是药三分毒,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适合自己,这就需要做好中医的常识普及,让普通市民认识到中医可以治病的同时,同样认识到中医也可能会有副作用。”于华说。与此同时,现阶段也确实存在中医发展不够规范的问题,比如存在着西医也可以开中药,中医养生馆良莠不齐等。这就需要中医的发展也应做好相应的规范,促进中医的良性发展。
  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院长 王铁民
  中医应该在“治未病”上发力
  “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就要让中医找到用武之地,而中医在慢病管理上的优势明显,可以大有作为。”王铁民说,他在临床上发现,现在的肾脏疾病发病率和进展情况明显高于10年前,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是10年前的两倍还多,这主要是高血压肾病和糖尿病肾病发展到尿毒症的结果。只有早筛查、早发现、早确诊、早干预,才能控制此类疾病的进展,因此慢病管理至关重要。中医药通过整体的系统改善,实现控制和预防病变,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在慢病防治或者延缓病程等方面,中医药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管理意识,把慢病管理再提前一个阶段,做到早筛查、早干预,遏制慢病进展。
  中医药教育工作者 崔铭清
  道地中药材是中医的根本
  崔铭清退休后一直从事中医药教育培训工作。他建议,振兴国医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专业的中医人才和系统的中医传承体系,就没办法真正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振兴和长久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大院校和社会力量培养人才的速度,开拓培养渠道,多出人才,早出人才。依法依规加快、加强师承工作和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的培养、举荐、考核、考试及录用。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从业人员的监管。
  道地中药材是中医的根本,要保证好药真药用于临床。青岛地区多丘陵,适宜中草药生长,应在青岛乃至山东加大中草药保护、种植、研发加工,建立中草药研发机构、基地、批发市场和中草药集散中心,保证充足的药材供应。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副校长 法良山
  中西医融合进行健康管理
  现在市民对自己的健康保健越来越重视,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懂一些中医知识,但是中医辨证不是所有人都懂。如何让中医在个体健康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让所有百姓受益?法良山说,他所在的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成立了健康学院并开设健康管理专业,建立青岛市老科协健康教育基地、青岛市健康管理与促进专家工作站,就是要探索和研究一套系统的个体健康解决方案,培养从事健康管理与促进工作的高层次从业人员,而中医理论和技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中西医融合进行健康管理非常重要。电疗、磁疗、激光疗法等基本康复技术与中医的体质辨识、经络等理论进行融合,各取所长,才能更有效发挥治未病的目的。
  青岛妇儿医院中医科博士 徐涛
  让人才坚守住“中医防线”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深入,中医药人才尤其是广大基层中医药优秀人才匮乏状况逐步凸显。 ”徐涛说,现有的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人数较少且学历、职称偏低,技术不高,缺乏技术骨干。工资低、福利差、社会地位低等原因导致基层中医药人才的逐渐流失。且中医人才培养周期长,部分中医药人才不再坚守“中医防线”,有明显的西医化趋势。
  徐涛建议,我市应与各大高校建立长期的人才输送协商机制,强化中医系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制订完善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度,巩固青年中医师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提升中医诊治能力。医疗机构要充分挖掘技术潜能,尽可能为中医药技术人员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搞好基层卫生服务。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照片由本人提供)